東莞鋅合金壓鑄是一種兼顧精密性、高效性和經濟性的成型工藝,特別適合生產批量大、形狀復雜、尺寸精度要求高的中小型零件。
?
鋅合金壓鑄雖在工業制造中應用廣泛,但受材料特性和工藝特點限制,存在以下明顯局限性,需在實際應用中針對性規避:
一、耐腐蝕性較差,易受環境影響
鋅合金(尤其是不含銅或低銅的 Zamak 系列)化學穩定性較弱,在潮濕、高溫高濕、酸堿(如汗水、工業廢氣)環境中易發生腐蝕:
表現為表面出現白銹(氧化腐蝕產物),嚴重時會剝落、失去光澤,影響外觀和結構強度。
典型案例:長期暴露在戶外的鋅合金零件(如未做表面處理的門窗五金),數月內可能出現銹蝕;與皮膚頻繁接觸的飾品(如鋅合金項鏈),易因汗水腐蝕變色。
應對依賴表面處理:需通過電鍍(鎳、鉻)、噴漆、鈍化等工藝形成保護層,但會增加成本和工序。
二、耐熱性能有限,高溫下易失效
鋅合金的熔點較低(約 380-420℃),且高溫穩定性差:
長期使用溫度通常不超過100℃,超過此溫度后,合金強度、硬度會顯著下降(如 200℃時抗拉強度可能降至常溫的 50% 以下),易發生變形或斷裂。
應用限制:無法用于發動機艙、鍋爐附件、烤箱內部等高溫場景,這類場景多被鋁合金(耐熱溫度可達 200-300℃)或不銹鋼替代。
三、密度較大,不利于輕量化需求
鋅合金密度約 6.6-6.8g/cm3,是鋁合金(2.7g/cm3)的 2.5 倍以上,比塑料(如 ABS 約 1.05g/cm3)更重:
在輕量化要求嚴格的領域(如新能源汽車、無人機、便攜式電子設備),會增加整體重量,影響能耗或續航,競爭力弱于鋁合金、鎂合金。
例如:汽車零部件輕量化趨勢下,傳統鋅合金車門把手逐漸被鋁合金或工程塑料替代。
四、壓鑄工藝易產生內部缺陷
受高壓高速成型特點影響,鋅合金壓鑄件易出現以下缺陷,影響質量穩定性:
氣孔:熔融金屬填充時卷入空氣,冷卻后形成微小氣泡,可能導致后續電鍍時鼓包、噴漆脫落。
縮孔 / 縮松:鑄件厚大部位冷卻速度慢,金屬收縮不充分形成孔洞,降低結構強度。
冷隔:模具內金屬液流動不暢,不同股金屬液匯合時未完全融合,形成局部裂紋。
解決成本高:需通過優化模具排氣設計、調整壓鑄參數(溫度、壓力、填充速度)等方式改善,對工藝控制要求高。
五、回收再利用存在局限
雖然鋅合金可回收,但多次重熔后:
合金成分易波動(如鎂元素燒損),可能影響性能穩定性,需重新調整成分,增加回收成本。
與鋁合金相比,鋅合金回收體系不夠成熟,回收利用率略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