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莞鋅合金壓鑄廠分析鋅合金壓鑄憑借性價比高、成型難度低的特點,在中小尺寸、復雜結構的精密鑄件領域占據重要地位,是現代制造業中高效的金屬成型方案之一。
?
那么,關于鋅合金壓鑄的模具保養技巧有哪些呢?
一、日常生產中的即時保養(每次生產前后及過程中)
生產前檢查與預熱
清理模具表面及型腔:用壓縮空氣吹凈型腔、澆道、排氣槽內的殘留鋅渣、油污或雜物,避免壓鑄時雜質壓入鑄件形成缺陷(如拉傷、凹陷)。
檢查模具狀態:觀察型腔、型芯是否有裂紋、磨損或變形,導柱、導套是否潤滑充足(可涂抹高溫潤滑脂),頂針、抽芯機構是否靈活,避免卡滯導致模具損壞。
模具預熱:鋅合金壓鑄模需預熱至150-200℃(根據鑄件大小調整),避免冷模直接接觸高溫鋅液(約 400℃)導致溫差過大,引發模具熱沖擊開裂??赏ㄟ^模溫機或火焰加熱實現均勻預熱。
生產過程中潤滑與清潔
定時潤滑運動部件:每生產 50-100 模次,對導柱、導套、頂針、抽芯滑塊等摩擦部位涂抹耐高溫壓鑄專用潤滑劑(避免使用普通黃油,高溫下易碳化產生積碳),防止部件磨損或卡死。
實時清理分型面:每次開模后,用銅刷或專用刮刀清理分型面上的鋅渣、飛邊,防止合模時壓傷模具表面(鋅合金硬度低,鋅渣若未清理,會在高壓下刮傷型腔)。
監控模溫:通過模溫計實時監測模具溫度,保持型腔溫度穩定(通常 180-220℃),避免局部過熱(易導致模具軟化、型腔變形)或過冷(鋅液流動性下降,形成冷隔、澆不足等缺陷)。
生產后全面清潔與防護
徹底清理殘留鋅料:用專用工具(如鑿子、鋼絲刷)清除澆口套、分流錐、型腔角落的凝固鋅渣,必要時用煤油沖洗油污,確保模具無殘留。
運動部件防銹:對頂針、導柱、抽芯桿等金屬外露部位噴涂防銹油(避免潮濕環境生銹),尤其是停產超過 24 小時的模具。
模具存放:將模具吊至專用支架,分型面朝上,避免型腔受壓變形;若長期存放,需在型腔表面涂抹防銹劑并覆蓋防塵布。
二、定期深度保養(按生產批量或周期,如每生產 1 萬 - 5 萬模次)
精密部件檢查與修復
型腔與型芯:用放大鏡檢查表面是否有劃傷、腐蝕(鋅合金含鋁,高溫下可能與模具鋼反應產生粘模),輕微磨損可通過拋光修復(用 800-1200 目砂紙或金剛石研磨膏),嚴重裂紋或塌陷需返廠補焊后重新加工。
頂針與復位桿:檢查是否彎曲、磨損或斷裂,測量頂針直徑(磨損超過 0.2mm 需更換),確保頂出順暢,避免因頂針卡滯導致鑄件變形或模具損壞。
導柱與導套:測量配合間隙(正常應≤0.05mm),若間隙過大(松動),需更換導套或導柱,防止合模時模具錯位引發型腔磕碰。
排氣系統維護
清理排氣槽:鋅合金壓鑄時會產生少量氣體(如鋅液中的揮發物),排氣槽易被鋅渣堵塞,導致鑄件出現氣孔、飛邊。定期用細鋼絲通刷排氣槽(寬度通常 0.1-0.3mm),確保排氣通暢。
檢查排氣槽深度:長期使用后排氣槽可能被磨損變淺,需用專用刀具修整至設計尺寸(根據鑄件大小調整,一般深度 0.05-0.15mm)。
冷卻系統疏通
清理冷卻水道:模具內的冷卻水管(用于控制模溫)長期使用后可能因水垢、銹蝕堵塞,導致冷卻效率下降??捎脵幟仕崛芤夯驅S霉艿狼逑磩┭h沖洗,必要時用高壓水槍疏通,確保水路暢通(冷卻不良會導致模溫過高,加速模具老化)。
檢查密封圈:冷卻水道的密封圈易老化漏水,需定期更換耐高溫密封圈(如硅膠材質),防止漏水導致模具生銹或影響壓鑄車間安全。
三、特殊場景的針對性保養
粘模后的處理
鋅合金壓鑄時若脫模劑使用不當或型腔表面粗糙,可能出現粘模(鑄件粘在型腔上)。此時不可強行敲擊模具,應:
用專用銅棒輕敲鑄件邊緣使其脫離(銅質軟,避免損傷型腔);
檢查型腔表面是否有劃痕,必要時重新拋光;
調整脫模劑噴涂量(均勻覆蓋型腔,過多易產生氣孔,過少易粘模)。
模具維修后的保養
模具經補焊、磨削等修復后,需:
徹底清理修復部位的金屬碎屑;
對加工面進行拋光(避免粗糙表面導致粘?;蜩T件拉傷);
重新檢查裝配精度(如導柱導套的同軸度),試模確認無異常后再批量生產。
四、延長模具壽命的核心原則
避免冷熱沖擊:模具預熱不足或驟然冷卻(如冷水直接澆淋高溫模具)會導致內部應力過大,引發裂紋,需遵循 “緩慢升溫、均勻冷卻” 原則。
控制壓鑄參數:過高的壓射速度或鎖模力會加劇模具磨損,需根據鑄件結構調整參數(如薄壁件用較高速度,厚壁件適當降低壓力)。
使用優質輔助材料:選擇耐高溫、低殘留的脫模劑、潤滑劑和防銹劑,避免劣質材料腐蝕模具表面。